在刚结束的两会上,“人工智能”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对同质化的市场而言,“手机+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华为犹如一条鲶鱼,激发市场的创新潜力。但目前,国内厂商的尝试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如何创新仍是一个课题。
放眼未来,华为抢滩“智慧手机”
华为消费者业务部门负责人余承东表示,希望在2021年,成为世界顶尖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要在强手如林的手机市场突围而出并不简单,华为持续创新,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智慧手机”就是其中的一个选择。
华为近日表示,要在2020年发布一款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智慧手机”。据介绍,借助先进的传感器和智能声音识别系统,智慧手机不仅将具备“看”和“听”的能力,更能深度“理解”周围的环境,分辨不同声源,并以此与用户进行主动交互。
华为正在人工智能道路上加速跑,在语音控制程序领域,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在今年刚刚结束的CES展,华为Mate 9成为首款搭载亚马逊智能语音交互系统Alexa的智能手机。亚马逊Alexa事业部副总裁史蒂夫·拉布钦称:“搭载亚马逊Alexa后,华为 Mate 9的用户可通过语音交互轻松完成日常操作,包括控制智能家居,查看新闻更新,预定出租车等服务。”此外,华为在VR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内,也与谷歌及亚马逊达成了战略合作,将在运动跟踪等技术领域进行探索。
“智慧手机”追求体验上的创新,余承东表示,未来华为将坚持在新技术、新形态、新材料等领域的探索研究,同时加快智能家居、运动健康、VR/AR、人工智能等生态系统发展。
专利战升级
智能手机行业已经开始从增量时代转向存量时代,尤其是进入2017年,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更加白热化。由于手机零配件供应量不足,国产手机近来被迫全面提价。这也折射出一个事实:国产手机在关键器件等供应链上依然没有很多的话语权。
据市场咨询公司Canalys日前发布的全球63个国家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显示,中国市场首次单季度出货量超过1.3亿台,占全球市场总量的32.4%,是全球第二大市场美国的2.4倍。虽然在手机出货量上,国产手机依然能够大放异彩,但谈及实际利润,却是“有苦说不出”,2016年,市场上全部国内知名手机企业利润加起来,仍远不如苹果一家。
渠道成本、元器件与材料价格上涨、三星的卷土重来以及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可以预见,2017年,国产手机的日子并不好过。业内人士表示,手机领域的摩尔定律开始撞墙了,大家的起跑线越来越接近,竞争愈发激烈。从表象上看,手机产品越来越牛,原始创新反而变慢了。这既是危机也是契机。
创新可转化为商业化价值,这是手机行业的一个共识。据悉,华为在过去10年间的研发投入达到约380亿美元。在2016年全球研发投入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华为名列第九,约92亿美元,已超过苹果、思科等巨头。余承东表示,华为的研发投入每年都在增长,2017年预计超过100亿美元,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华为总会达到第一。
国产手机的创新之路在哪?
技术上的薄弱一直都是国产机的“阿喀琉斯之踵”,华为“智慧手机”像是一条鲶鱼,搅动着行业格局。但IDC高级分析师XiaohanTay表示:“华为的人工智能尚处于起步阶段”,总的来看,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有赖于大量数据的输入,但华为作为一家硬件公司,并没有这些数据。与其说这是华为的困境,不如说这是整个国产手机制造商的困境。
国产手机如何创新?易观国际分析师建议,国内手机厂商应该把重点放在用户体验提升上,通过专注的产品打磨能力和综合的服务能力。中国手机品牌必须在坚持移动互联思维的开放式创新过程中主动求变,树立自己的差异化优势,才能避免陷入手机同质化和价格战的怪圈。
智慧手机能否弯道超车有待市场检验,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依靠自身技术打造高附加值产品,国产手机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