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制造2025”蓝图中,互联网+智能制造、节能环保、工业机器人和航空航天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中之重,力图逐步迈向制造强国。
日媒报道,为了抓住中国版“工业4.0”诞生的商机,日本企业已经展开了行动。
富士通宣布与上海仪电开展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把物联网用于工厂的“智能制造项目”。
三菱电机将在江苏常熟工厂新建厂房,将机床使用的马达和数控(NC)装置的产能翻番。新厂房的占地面积约为3万3千平方米,与现有工厂规模相仿,预计投资额在20亿日元左右,力争2017年投产。三菱电机正在向工厂等提供名为“e—F@ctory”的物联网服务,利用该服务可以对将工厂内的设备进行联网,并对设备运转状况进行管理。该公司计划在新建厂房的同时,在2016年度内将生产与本公司产品协作的软件和设备等的当地合作伙伴从目前的60家增至100家。此外还将构筑派遣驻中国的技术人员到各工厂等进行访问的营业体制。将通过向厂房推荐成套的工厂自动化设备(FA),以及细致的维修服务来开拓客户,计划5年内将在中国的工厂自动化设备的销售额提高5成。
川崎重工业已经启动在江苏苏州工厂生产中小型通用机器人。此前,这类机器人一直从日本向中国出口。用于组装电机、电子设备以及研磨汽车相关机械零部件的机器人方面,该公司新设了年产能为2000~3000台的生产线。苏州工厂整体的产能将扩大2~3成。川崎重工业希望通过转为本地化生产来抑制汇率风险,并获取今后将不断扩大的需求。同时还将转移和扩大天津的营业和服务基地。
安川电机计划在中国将多关节机器人的产能倍增至月产1千台左右。并在以2018年度为最终年度的中期营业计划中提出在江苏省增设工厂。将增设生产焊接和搬运物品用的大型机器人的常州工厂。已经确保了约5万平方米的建设用地。
......
日媒称,中国企业似乎有一个共通的“习惯”,即现有业务陷入停顿时,总是想去尝试进入当下最火的行业。
专心致志深耕现有业务,长期钻研独门技术才是制造业的立足之本。但这一思路似乎与中国企业性格不合。只要市场触顶,中国企业就会马上转行。
比如,中国近年来的房地产市场非常活跃,很多制造业企业搁置本业,转而投身房地产投资行业。听说液晶电视赚钱就进入液晶电视行业,听说空调和智能手机赚钱就又一窝蜂地涌入。很多企业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剩下一堆过时、过剩的产能。